close


看過這部片子,我一直不斷的反覆思考,這三個人,究竟哪個人所做的事情是對的?他們之間是否有著兄弟之情?抑或者他們各有其目的,從來都不是兄弟?

乍看之下,龐青雲似乎是個相當陰險、是個投機份子,一旦機會來了,可以什麼信念都不要,只為了一己的權力,圖的是未來。陳可辛導演用了相當多模糊的焦點、甚至一些矛盾之處,讓整部戲多了幾分懸念,多了幾分思考的空間。像是在當初結拜之前,龐青雲與金城武飾演的姜午陽素不相識,明明龐青雲已經將刀架著指向午陽的脖子時,午陽卻說:「這麼會打,來跟我去見大哥去」,落敗的人以這麼口氣跟強者說話,強者居然願意放下身段與他們結為兄弟,若非是為了某種"利益"還真讓人想不透;結拜時,龐青雲對著自己將要殺死的人說:「記住我這張臉,下回投胎找我報仇」,表現出了"利用"這個人來達成他所想要的目的...種種的作風上來講,確實讓人感覺到龐青雲"沒有理由要與他們結拜成兄弟",但卻是有一份目的,為了一個目的而做這些事,相對於旁白(以姜午陽的回憶敘事)卻說「他從來都不信投名狀,他只信他的兩個兄弟」,整個矛盾點非常清楚,甚至到了後面,龐青雲為了權位,殺了二虎;看著龍椅,打斷了午陽的雙腿,而最後臨死前卻又對著午陽說出「投名狀,快」。種種的矛盾,令人相當疑惑,龐青雲到底在不在意投名狀?到底是不是利用投名狀?到底兄弟在他眼中當不當成一回事?

相較於充滿如此矛盾和懸疑的龐青雲,二虎的整個角色定位更讓人有點搞不太清楚,曾經是百人之上的領導者,卻願意以「投名狀」屈就一個外來的人成為大哥,卻又處處與這位大哥針鋒相對,戲末居然輕易信了三兄弟之外的人,被騙到城外遭謀殺,而臨死前卻又不斷的喊著大哥。這樣的角色,實在很難說他個性大而化之,也很難說他是個血性漢子,只圖眼前溫飽,只顧兄弟,太過一廂情願,畢竟這樣的性格,實在並非曾是原本土匪領導人的二虎該有的性格。

至於午陽就比這兩個人還要簡單了,看似像是個宗教的狂熱份子,對於龐青雲的作法相當理性,對於二虎則是抱有兄弟之間的感情,對於兄弟之情甚至讓他去殺了曾看著長大的蓮生,到了最後,一句「殺我兄弟者,必殺之」堅持到底的信念。這種時而理性、直腸子到底的人,在整部戲當中相對的客觀。而片頭以午陽的角度敘事,口吻卻又不太像戲中的午陽,感覺上像是表現出午陽是個「旁觀者」。這樣客觀中立的人,在戲中也確實成為了三個兄弟之間的「平衡點」。

至於蓮生,整部戲看下來,我個人的感覺是,她的死只是為了鋪成結局,龐青雲和二虎的矛盾主軸並非是她,若她不存在,二虎一樣會被龐青雲殺死,午陽一樣會以殺我兄弟者,必殺之」來殺龐青雲。奇怪的部份是,在整部戲前半段及中間部份都讓龐青雲與蓮生有相當多感情的戲(像是蘇州攻城戰時答應願意娶她,結果二虎平安回來,龐青雲表現出不高興的神情),卻又在最後午陽殺死蓮生時,龐青雲只是掩面哭泣輕易的一筆帶過,讓人感覺她的戲份反而是多餘的。

整部電影的矛盾及描述不清或許也是陳可辛導演所拍攝的一個手法,讓整部戲造成多數懸念,使得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看法,外加上三大卡司陣容,的確是相當有討論空間的一部電影。我認為這樣的電影非常成功,也相當有可看信,而對於拍攝整個場景色調的安排,戰場上的大場面,《投名狀》確實是足以媲美好萊塢的超強電影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anc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